西湖天竺筷的基本介绍西湖天竺筷是浙江杭州的一种传统日用工艺品,使用杭州天竺山的实心大叶箬竹精心加工而成。天竺筷制作精良,表面图案明确丰富多彩,光洁轻便,染色不褪,耐用、实用且价廉物美,洗涤便捷,是日用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是杭州好用的土特产。天...

西湖天竺筷的基本介绍
西湖天竺筷是浙江杭州的一种传统日用工艺品,使用杭州天竺山的实心大叶箬竹精心加工而成。天竺筷制作精良,表面图案明确丰富多彩,光洁轻便,染色不褪,耐用、实用且价廉物美,洗涤便捷,是日用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是杭州好用的土特产。天竺筷上的烙画有西湖山水、鱼虫花草、菩萨活佛、店家字号等;强烈地反映了杭州地域的人文景观,富有地方特点,也是一种旅游纪念品,驰名国内外。
商品特征
环保性:天竺筷保留了原始的竹青,天然而野趣、轻便好使、又易漂洗,有别于其它所有些筷子,是唯一无需用油漆的绿色环保原生态的商品,它有益于大家的“饮食健康”,又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木材资源,是杭州人民对筷文化的重大贡献,艺术性:其筷身上的火烙图案,经久不褪、古色古香、别有风格、独具一派。其上端装饰头的材质与造型匠心独具,扑实优雅。民俗特点:天竺筷的图案都是一些西湖风景,诗文花鸟、龙凤呈祥、店家字号、济公活佛等,很明确地反映了杭州的人文景观和当地的地域文化。
旅游经济价值:百年天竺筷一直来是杭州地方的特点土产,据了解从佛地带回的天竺筷,既能为全家人增口福、带好运,又可时时保留一份“佛祖心中留”的真诚。所以是进香客与旅游者来杭必购的纪念品,同时也极受东南亚一带佛教国家的欢迎。
历史民俗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西湖天竺山上的“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敬香拜佛,香火甚旺,寺里和尚为解香客“斋食缺筷”之急,于是就地取材,将附近天竺山上的小竹截成小段制成竹筷,给香客们用。由于竹筷制作精细合宜,且有留有竹香,又恰似敬献佛祖的两柱青香,所以大受来往香客和游览者的欢迎。他们觉得从佛地带回的筷子,既能为全家人“增口福”,又能保留一份“佛祖心中留”的真诚,于是争相购买,使得竹筷盛名一时,驰名中外,于是收获了流传百年的中国名筷——“西湖天竺筷”。
做法
天竺筷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用纤细的实心竹制作筷身,熨上字、画,有山水、花鸟和西湖风景等花版,颜色有红、白两种,并镶有银头、牙头、骨头、珠头等,以作装饰。
在割料机上,用一个标准长度的竹竿做“标尺”,把成捆的材料竹子截成一样的长度。被裁成统一长度的材料筷子随后要交给女工们进行严格的“选料”过程。选料 的工人要把病竹、弯竹等不合格的竹子剔除,把粗细不一样的竹子分门别类,虽然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非常耗精力,是个十足的“体力活”。
工序
1、 材料:需要取一到二年生的小竹,需要按规定截断,筷坯需要清洗、自然直,并高温脱脂。
2、 锯竹:按工艺需要分别锯成各种规定长的筷料,一头需要齐节锯平。
3、 理坯:对已脱脂与锯好的筷坯,按粗细、色泽及病竹分别理出,并标上标号。
4、 磨头、砂光:将竹节的突出部分磨平,将整支筷料砂光。
5、 烙花:这是制作天竺筷的重点工序,将备好的烙花钢板加热到预设温度,烙花师傅在烙花过程中需要有高超技能,快了烙不上花纹,慢了烧焦筷料。
6、 抛光:将已检验合格的烙花筷子进一步抛光,使其光洁油亮。
7、 打孔、上头、检验、装盒、包装。
西湖天竺筷的获奖荣誉
“西湖天竺筷”———中国十大名筷之一,它与杭州的“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西湖丝绸”并称为“杭州四宝”,是杭州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